美国洛杉矶下属一个中等市的市长是一位华人,他已经在这个岗位上10多年了。日前他对新华社记者谈了3件小事,凸现出美国华人与白人行为习惯的差别。新华社记者据此写了一篇报道《华人的“聪明”与美国人的“愚笨”》,经新华网登载后被国内多家报纸转载,可见这些报纸的老总都没有把这几件小事看作不必认真对待的枝节问题。我们不必一一复述这三件事,只简略地介绍其中一件。有一天,该市一家商场搞促销活动,食用油5折出售,限每人买4桶,白人都老老实实地买4桶,而华人却呼朋引类,蜂拥而进,其中一些人买了4桶后,转身又去买。第二天,有美国人给市政府写信投诉,说华人不守规矩。这位市长于是约见华人代表了解此事,试图进行教育。但华人代表根本不买账,说商场并未规定不能通知亲友来买,至于有人买几次,有证据吗?还有人私下里抱怨说:“美国人就是笨,还不服。”
(摘自新华网)
【思考】人与人相处应该遵循一个什么样的道德原则?
【讨论】
这件事情很小,但其中蕴含着一个重大的社会学课题,就是人与人相处应该遵循一个什么原则。人类社会是众多个体组成的,每一个个体都要生存,也都希望生活得好一些,因此都有各自的利益追求。追求个人利益没有错,前提是不能损害他人利益,至少,你在谋取自己的利益的时候,也应该顾及他人的利益。劳动人民归结为一句俗话:“自己活,也让别人活。”季羡 林老先生在赞扬王选院士的时候,说了道德的两个层次,一个层次是专为他人着想,不为自己考虑,他认为王选做到了。第二个层次是在考虑个人利益的时候,也能考虑别人的利益,他认为自己只达到这个层次。按照这个标准,香港大资本家霍英东先生也只是达到第二个层次,即便如此,已经受到港人的一致推崇。他不但自己赚钱,也帮助别人赚钱。所以连黑道上人也佩服他,他从来不带保镖,独来独往,没有人绑架他。美国白人只买4桶油,也只是达到第二个层次。他们觉得既然商场这么说了,就不能违反,好事不能自己独占。那些“聪明”的华人连这个层次都没有达到,给同是华人的市长留下了深刻印象。
只顾自己不顾别人的行为在国内更是普遍。比如现在大家都关心的狗患,就是因为一部分养狗人心目中没有他人的利益。又比如一些驾驶汽车的,无论是行使过程中还是停车,都不大考虑别人方便不方便。又比如我们的公园里,总有人用“吼山”的方式锻炼身体,嗷嗷地叫着。他们认为,这是公共场所,他想怎么做就怎么做,这是他的自由,也是他的权利。
聪明过头,还自以为聪明,叫做自作聪明。这正是可悲之处。但还不是最可悲的。最可悲的是别人指出来之后还不以为然,拒绝做出反思。长期的环境熏陶使人们失去了辨别美丑的能力了。
社会和谐离不开道德支撑,要求人人都“毫不利己,专门利人”一时做不到,可以说“俟河之清,人寿几何”。但是,要求人在考虑自己利益的时候,也适当地考虑他人的利益,就是说别只顾自己不顾别人,却是合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