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精选

复旦投毒案


(复旦投毒案,指2013年4月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研究生黄洋遭他人投毒后死亡的案件。犯罪嫌疑人林森浩是受害人黄洋的室友,投毒药品为剧毒化学品N-二甲基亚硝胺。2015年12月11日,林森浩因故意杀人罪被依法执行死刑。)

“复旦大学投毒案”的当事人林森浩,被依法执行死刑之前,经过有关部门的允许,2015年12月7日,在上海市第三看守所的一间法庭里,记者见到了林森浩。 投毒案已经过去两年半了,林森浩是如何从名校高材生沦为投毒者,又是如何认识自己所犯的罪行?他说,在看守所这两年多的时间里,他一直都在反思,觉得这是自己犯的一个愚蠢的错误。死刑对他来说意味着偿债,希望黄洋父母“能够放下怨恨,健康、积极地活下去。”

  在黄洋长达16天的医院抢救过程中,林森浩完全有机会说出真相。如果说出来,也许黄洋的性命还可以保住,他的命运也可以改变,而他当时却没有那样做。据央视

  谈案件

  投毒恶劣且愚蠢

  林森浩:(黄洋)住院严重地超乎我的预料,在这种情况下我就不敢说了。

  记者:为什么不敢说?你怕什么?

  林森浩:简单地讲,就是我的层次不够,精神境界不够,觉悟还没到。还有一点侥幸。

  记者:你自己觉得你做这件事情是什么性质?

  林森浩:很恶劣。对,我们事后来看,都知道恶劣。而且很愚蠢。

  记者:很多人不能理解,作为你的大学同学、研究生同学,又是室友,你和黄洋的关系为何闹到那样一个程度?

  林森浩:那天的事情,其实有很多机会可以阻止它发生。但我当时的那种状态,就我个人的层次、修养,是无法阻止的。

  谈死刑

  意味着偿债,黄洋父母也能放下

  记者:现在案子在死刑复核阶段,想过如果核准死刑的话,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林森浩:对我来说意味着一次偿还,我觉得这样反而挺好。因为这样的话,他们(黄洋父母)也能够放下。

  我设想过,如果有幸不死,至少(服刑)25年,这25年不是一个简单的数字,到时候我出来,黄洋父母、我父母已近百岁,而我长期脱离社会,到时候说不定只剩下最基本的生存技能。那个时候能去用自己的双手去补偿他们吗?这有点痴人说梦,或者说睁眼说瞎话,对吧?这样偿还他们,说不定他们明天就能放下怨恨,健康积极地生活下去,这样反而更好。

  记者:假如判你死刑,你能接受吗?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林森浩:对我来说意味着偿债。我希望黄洋父母明天就能够放下怨恨,健康、积极地活下去。我觉得,社会现在应该要把舆论往这方面去引,不要再纠结在一个愚蠢人做的一件愚蠢的事、一件可恶的事。再怎么骂我,都已经烟消云散了。现在我觉得,社会舆论帮助黄洋父母积极地活下去、积极生活每一天,这是最关键的。

  谈黄洋父母

  非常理解他们心情,希望能放下怨恨

  林森浩:这是成长中的一个深刻教训,每个人都会后悔。

  记者:从什么时候开始有后悔的感受?

  林森浩:从我进看守所之前就开始后悔了。生命只有一次,时间不能倒流。人,特别是年轻人应该意识到这一点,我们才会对生命敬畏,才会对自己的生活负责。人年轻时,肯定做了不少傻事。从小就应该告诉孩子,让他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林森浩:对黄洋父母欠得很多,但现在于事无补。希望我能够为他们做一点补偿,希望他们能够健康积极地生活,因为毕竟怨恨要放下来。一个优秀的独生儿子(遇害),换作是我,我也会恨。我非常理解他们的心情,但是他们这个怨恨,最终还是得放下,因为生活还是得过。

  记者:想对你自己的父母说点什么吗?

  林森浩:我希望我父母能积极地活下去,在我离开之后,不要再在这个案件上纠结了。做的事情要负责任,这件事情确实是我做的,我该承担……


  【思考】如何理解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对大学生成长成才的作业?

【教师分析】在本案例中,人们通常反思的一个问题是:高学历、高智商的人为什么会做出这样愚蠢的事呢?从健全人格发展的角度,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德、智、体、美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在大学里,我们既需要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专业能力,学习做学问;又需要提高思想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学习做人。而学习做人是最首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