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全球环境问题延续了近一个世纪,不仅没有根本好转,而且还在日益加剧?从根本上说,是由于长期以来人类没有正确认识和对待大自然,在理念和行为上陷入了“惟我主义”、“狂妄自大”、“为所欲为”的泥潭,难以自拔。所以,有必要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对种种错误的认识和行为加以澄清和匡正。我想,至少有以下6个问题需要人们做出公正而明确的回答。
1.人类注定是自然界的主宰、统治者吗?
【教师分析】当然不是!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特别是人类中心主义者的眼中,人类是自然界至高无上的主宰者、统治者,而其它一切动物、植物和物质资源,都是人类的附属物,是为人类生存而存在的,人类对它们可以“生杀予夺”、为所欲为。正是这种“人类主宰论”、“统治论”,导致了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掠夺式开发。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从自然界获取所必需的资源无可非议。然而,这种获取必须以不超过自然生态和环境承载力为限。必须明确,在自然界中,人类只是其中的一员,同其他千百万物种成员是相互依存、协调发展的关系。人类应当凭借其思想和智商,既获利于自然,又还利于自然,在利用自然的同时又保护自然,使人与自然之间保持友好、和谐的关系,为维护生态平衡和环境优美作出应有的贡献。
2.人类发展一定要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吗?
【教师分析】回答是否定的!在工业化进程中,特别是近几十年来,不同国家、地区、行业和企业,呈现出两种不同的发展模式和结果:一种是合理安排、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依靠技术进步实现产品升级换代;走清洁生产、循环经济的道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与环境双赢的良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另一种就是沿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效益”的传统工业化老路,导致环境恶化,发展难以为继。目前,这种发展模式在全球多数国家和地区仍占主导地位。实践表明,在当前的技术条件下,人类只要加快由传统工业文明向现代生态文明转变,坚定不移地走科学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完全能够摆脱生态退化、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困境。
3.人类欠了生态、环境债,可以不还吗?
【教师分析】当然不可以!过大的生态赤字、环境欠债,是导致生态失衡、环境危机的重要根源。据专家测算,仅“十五”期间,我国生态环境欠债就达5万亿元左右。实践证明,欠了生态、环境债不还,甚至“旧债不还,又欠新债”,环境危机不可能根本扭转,而且还债愈迟,代价愈大。英国泰晤士河、日本琵琶湖的污染与治理,中国的太湖、巢湖和滇池水污染的治理,都充分证实这一点。偿还生态、环境欠债,是所有享受发展成果并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者——包括国家、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社区、乡村和全体公民——责无旁贷的义务和责任。
4.靠透支子孙后代的资源维持生存、发展,这道德吗?
【教师分析】回答是否定的。据有关统计资料,整个20世纪,占世界人口15%的工业发达国家,消费了世界56%的石油、60%以上的天然气和已探明储量50%以上的主要矿产资源。我们不禁要问,其余85%欠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口,面对剩下的不到50%的地球一次性资源,要实现工业化,如果沿袭传统工业化的发展方式,还有多少余地和空间?对现有资源的过度开发,实际上是向子孙后代借债。“代际平等”是生态文明的三大道德准则之一。当代人为了自己享用,竟然向后代伸手,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道德低下的行为,应当受到道义上的谴责。我们党和国家倡导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实在太重要了。难道我们当代人不该为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想一想吗?“抢子孙后代饭碗,断子孙后代的路”,这种缺德的事,难道不应当休止?
5.战争所伤害的仅仅是人类社会吗?
【教师分析】不完全!人类自有史以来,可谓战乱不断。战争所伤害的不仅是人类社会,还包括自然生态和环境。2003年4月,美国《自然》杂志刊登的由美国专家完成的一项调查表明,美军当年在越南战场上使用的被称为“橙剂”的除草剂,因含有剧毒的化学物质二恶英而对人体造成了巨大伤害。战争结束后越南出生的许多畸形婴儿以及出现的许多怪病都与此有关。调查报告指出,当年遭到“橙剂”喷洒的越南村庄达到3181个,而受到污染的越南百姓可能多达480万人。虽然已经过去了很多年,但是,二恶英依然存在于越南的自然环境中并且进入了越南人的食物链。在“橙剂”喷洒地区的越南居民的血液中,二恶英的含量比没有受到“橙剂”污染地区的居民高135倍。世界历史表明,战争爆发大都是为了争夺资源、攫取利益。无论孰胜孰败,无一不造成难以估量的人员伤亡、资源消耗和环境破坏,可谓“几败俱伤”。对此,人类难道不应当彻底反思、吸取惨痛教训吗?
6.科学技术是否到了该向生态产业、环保领域倾斜的时候?
【教师分析】回答是肯定的。100多年来,不断进步的科学技术大大加速了工业化进程。而今,生态的修复、环境的改善和经济可持续发展也迫切需要现代科技的支持。可以肯定,科学技术是推动工业文明向生态文明转变的重要因素。一旦现代科学技术的主攻方向定位于助推生态文明和环保产业,其作用及效果将远胜于创造工业文明。现在应当是让科学技术在生态、环保领域和新兴产业领域唱主角、显身手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