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精选

香港


1998年,香港回归后仅一年,金融风暴横扫亚洲。几天之内香港外汇储备就损失了80亿美元。西方权威分析家认为,香港会在5天之内“断气”。

   面对金融风暴,香港政府顶住了“新自由主义”(政府不得干预“自由市场”)的压力,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下,曾荫权、董建华决定用香港政府的1200亿美元外汇储备,与西方炒家在外汇市场、股票市场和期货指数市场上战斗。

曾荫权说,做出这项决定的当天夜里,我痛哭过三次。(害怕成为千古罪人)

8月28日,在一场惊心动魄的世纪金融大战中,特区政府成功击退外国炒家,当日港股创出了790亿元的惊人成交纪录。香港政府赚了钱,将入市炒作赚到的钱,以出售官股盈富基金方式,还富于民。

【教师分析】这是香港政府在全球化的经济挑战中,坚持国家的主体性,坚决反击国际邪恶势力,维护国家、民族利益和人民利益的壮举和胜利。这说明了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主体性和爱国主义的巨大价值。

虽然经济全球化是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历史过程,但它却是一把双刃剑,使我们物质生活提高的同时,也对国家、人民带来了负面影响:(1)全球化直接威胁各民族国家的经济安全,同时也弱化了国民的国家安全意识;(2)全球化对各民族国家的主权会有所削弱;(3)全球化过程中西方发达国家一直在对各民族国家进行文化渗透。其实经济全球化并不意味着全球政治文化一体化,经济全球化非经济利益一体化,各民族国家仍然有自己的经济利益,仍需保护民族工业和品牌,维护国家经济利益。因此,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的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而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爱国主义仍是当代维系民族国家政治合法性的重要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