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精选

“教者父母心”

有这样一位老师,她十年如一日,像一位母亲一样,把爱洒向她教育的每一个学生:学生病了,她带学生去看病并垫上药费;学生成绩赶不上了,她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为学生免费补课……她,就是周秋鸽老师,中学历史高级教师,中山市实验高中历史科组长,学生都私下里称她为“妈妈老师”。

周秋鸽老师1990年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从教二十余载,曾获“广东省优秀共青团员”、“德育先进工作者”、“优秀班主任”、“高考先进分子”。中山市“吴桂显教育基金奖”,中山市“优秀共产党员”,中山市“优秀教师”,中山市“先进教师”等荣誉。2002年从湛江市第十中学调入中山市实验高中工作。刚调入中山市实验高中的2002——2006年间,夫妻两地分居,她自己一人送小孩上小学和初中,忙里忙外,没有家庭事务影响过一节课,同事们经常看到她早、中、晚开着摩托车跑来跑去,就送给了她一个“飞人”外号。特别是2003年,她脸部中风,说话做事极不方便,仍坚持上班不休息,继续上好每一节课。在她的感染下,学生上她的课,都特别认真和投入。那一年高考,她教的邓锴同学以752分的成绩名列中山历史单科第二名。有学生这样写信给她:“如果我是飞翔的雄鹰,也许您并没有给我坚强有力的翅膀,却给了我振翅高飞的信念。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由始至终的信任和支持,相信我能做的更好,相信我不逊于任何人……”

俗话说,“医者父母心”。可周秋鸽老师却坚信“教者父母心”,并且以此作为自己从事教学的理念,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周老师认为,教师的职业决定了教师不仅是用自己的知识育人,更重要的是用自己的思想和人格感召和影响学生,让学生终身受用。因此,在教学上,周秋鸽老师不仅仅是完成教学大纲的要求,还深挖历史,把教书与育人两相结合,每隔几天给学生抄一些名人名言,把名人故事见机穿插在教学过程之中,并且主编了中山市实验高中校本课程《中山名人与现代化》,让同学们感受身边的名人大家风范。她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学生们都爱与她交朋友,都爱把自己的心事讲给她听,有同学在赠送给她的教师节贺卡上写道:“我终于知道一位好老师对于一个学生来说多么重要,如果我将来也作老师,我定要努力做个像您一样的好老师。您既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我很喜欢和您谈心,好像很要好的朋友那样,无所禁忌,我从您身上学到了许多做人的道理……”历史是大智慧,一直以来我都特别佩服研究历史的人,因为历史是一面镜子。唐太宗李世民说过:“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周秋鸽老师教历史,拥有一种历史责任感和历史眼光,她经常教导同学们,自己生活在一块特殊的土地上——中山故里、名城中山。你们很幸运,自小沐浴着伟人“敢为天下先、振兴中华,自强不息”的不朽精神,你们站的更高,看的更远,你们要胸怀大志,做国家有用之才。

“教育是爱心工程。”周老师说,“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值越高,孩子的发展也就会越好。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一方水土养育我们,我们就应该肩负起一方的责任,让所有的孩子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不管学生的基础如何,素质如何,她每接受一批学生,都会像母亲那样赋予他们一个美好的愿望——让他们在未来的发展中走向一个更高的平台。为此,周老师经常顾不上自己的身体与家庭,废寝忘食,呕心沥血,辅导学生已经达到忘我境界。有好几次下班,学生有问题来办公室向她请教,可她话闸子一打开,不光学生带来的问题迎刃而解,还把他们自身未发觉的问题也挖掘出来,结果不知不觉,午饭或晚饭的时间就过了,周老师就自己出去买饭回来,和同学们一起吃。她与学生的关系,亦师亦友;与同事相处,则以诚待人。周老师用自己的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位同事,他带领的历史科组,心往一处想,力往一处使,使得中山市历史科组连年被评为中山市优秀科组,综合评价常常名列前茅。

【弦外之音】“教者父母心”,这是老师爱护与关心学生的最直接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