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精选

两袖清风

于谦(1398—1457)字廷益,明代浙江钱塘(今杭州)人,明代著名的民族英雄。1449年“土木之变”后,任兵部尚书,拥立明景帝,反对南迁;调集重兵,在北京城外击退瓦剌军。后英宗被敌酋也先(蒙古人)放回,发动“夺门之变”,夺回帝位,杀害了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以咏石灰为题的诗,是于谦写的明志诗,表现了他的高尚情操。他认为“名节泰山重,利欲鸿毛轻”,“但令名节不堕地,身外区区复何求”。他清心寡欲,生活简朴,即使身居高官,也无丝毫放纵。他曾作《北风吹》诗:“北风吹,吹我庭前柏树枝。树坚不怕风吹动,节操棱棱还自恃。”

旧时,“巡抚出朝,地动山摇”。但于谦任兵部右侍郎兼巡抚河南、山西都御史,上任时只乘普通骡车,无锣鼓仪仗,无卫兵仪从,不论明察暗访,都轻骑而行,不惊扰百姓。当时大太监王振把持朝政,贪污狼藉,贿赂公行,大臣进京,得送重礼。但于谦一身正气,不随波逐流,好心人劝他:“不送金银,也应带点土特产品送一送啊!”他举起袖子笑笑说:“你看,我这不是带去了两袖清风吗?”并口占《入京》诗道:“手帕蘑茹与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两袖清风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钱多自古坏名节”,于谦视钱轻如鸿毛。所得俸禄,多救济他人,自奉俭约,衣不锦绣,食不兼味。那时达官贵人过生日都大搞庆贺。可他到了生日,便谢绝一切贺客,拒收任何礼物。打败瓦剌后,他立了大功,被誉为“救时宰相”。但他更加砥砺气节,不治家产,“所居仅蔽风雨”,门前无列,常被“错认野人家”。他曾做诗说:“小小绳床足不伸,多年蚊帐半生尘。官资已极朝中贵,况味还同物外人。……公余只合凭书卧,座上何须有大宾。”景帝见他居室简陋,赐他一所宅第。他再三推辞不掉,便把皇赐的玺书等物放于正堂,自己仍住旧屋偏房。“夺门之变”,他遭诬陷被杀,抄家时,竟“家无余财”,其清白可对苍天。

【弦外之音】“钱多自古坏名节,为官当自律,两袖清风留人间”。这才是真正的为官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