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9年初,冼星海来到法国巴黎,靠做杂工谋生,当厨师、杂役、烧炭夫,还给人照料小孩等等,无论生活多么艰苦,他都不放弃对音乐的喜爱,坚持不懈地寻求一切机会练琴。
后来一位中国留学生马思聪 (后来成为著名作曲家和小提琴家)的帮助下,他跟随马思聪的小提琴老师奥别多菲尔学习小提琴。每次上课结束,他就匆匆赶往打工的饭店干活。他的住处是一间只一张床和一张方桌的小屋子,房子低矮得直不起身,好在房顶有个透气的大天窗,他风趣地把它称为 “牛眼”。这“牛眼”天窗正是他练琴的好地方。天朝霞升起时,他就弯着腰挟着琴,跨上小方桌,然后打开天窗把上半身伸出屋顶,在晨辉中拉响手中的提琴。天长日久,腮帮都磨出了老茧。
这种勤学苦练的精神,深深感动了他的老师。奥别多菲尔对他说:“年轻人,凭你的毅力和努力,是可以学好小提琴的。我会全力帮助你。” “多谢老师。如果有机会,我还想学习作曲。”冼星海恳切地说。 “好,我可以介绍你去向作曲家学习!”
后来,奥别多菲尔介绍他向几位著名作曲家学作曲。经过艰苦的努力, 冼星海写出了自己第一批作品,有奏鸣曲、重奏曲和独唱曲。奥别多菲尔听 了他的试奏后,赞赏地说: “我相信巴黎音乐界一定会认识它的。”
不久,在巴黎音乐学院新作品演奏会上,女高音歌唱家杰尔曼演唱了冼 星海的歌,俄国演奏家普罗菲叶夫等演奏了他写的四重奏 《风》,轰动了巴黎音乐界,因为演出校外学生的作品,在巴黎音乐学院也是破天荒的第一次。
【弦外之音】勤奋是通向成功的最响亮的敲门砖!